Loading...
藏傳佛教簡介 2019-01-07T11:56:56+00:00

藏傳佛教簡介

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南傳佛教並稱世界佛教三大體系,這三大佛教系統的法脈傳承,均源於印度釋迦牟尼佛所傳的教法,雖然因弘揚的地理區域不同,發展出不同的特色,但佛法教義是完全相同的。

藏傳佛教歷史—前弘期

佛教大規模地傳入西藏是從藏王松贊干布建立吐蕃王朝時開始,當時的藏王松贊干布迎娶尼泊爾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興建了大昭寺和小昭寺等多座佛教經堂,佛教分別從漢地和印度傳入,松贊干布大力宣導人民信仰佛教。
藏王赤松德贊對西藏佛教發展亦有極大貢獻,首先從印度迎請寂護論師和蓮花生大士入藏,降服外道建立桑耶寺,再派人由印度請來十二位僧人,為七位吐蕃青年剃度授戒,此為藏人出家之始,另請譯師翻譯大批佛典,至此佛教三寶—佛、法、僧齊備。
藏王赤祖德贊持續大力推動西藏的佛教發展,不但恭敬僧人並且支持譯經,歷史上稱這三代贊普為「祖孫三王」。

九世紀中葉,西藏經歷朗達瑪滅佛的黑暗時期,大規模的禁佛運動使佛教遭到破壞,僧人被迫還俗,而此時在家修習金剛乘的在家居士,於各自家中或清淨山邊講修生圓次第,保存了密乘律儀傳承與經續,此即瑜伽士傳承。

藏傳佛教的歷史—後弘期

朗達瑪滅佛後,佛教由西康、衛藏地區再度傳入,在朗達瑪滅佛之前西藏佛教發展稱為 “前弘期”,之後稱為“後弘期”。

後弘期根據佛教傳入路線的不同,分為上路弘傳和下路弘傳。從此佛教逐漸在西藏復興,並發展成具有高原民族特色的藏傳佛教11~15世紀間陸續形成寧瑪、噶舉、薩迦、格魯等四大教派。

藏傳佛教的派別差異既不像印度的小乘十八派是由於其遵行的戒律不同而分派,也有異於印度的大乘因其主張的教義不同而分派。藏傳佛教的派別差異是因不同師承、不同修持教授、所據不同經典和對經典的不同理解等佛教內部因素,以及不同地域、不同施主等教外因素而形成眾多派別,這是藏傳佛教的另一特點。